年4月11日,医院、北京市新兴卫生产业发展基金会、北京健康促进会等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炎症性肠病论坛在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举行。论坛医院消化内科王化虹教授主持召开,李世荣教授代表老一辈IBD专家;胡品津教授、钱家鸣教授、陈旻湖教授、吴开春教授作为全国IBD学组前任及现任组长先后致辞,医院IBD论坛成绩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参会者还有吴小平教授、冉志华教授等全国著名专家。

王化虹教授主持会议

陈旻湖教授致辞

李世荣教授致辞

胡品津教授致辞

钱家鸣教授致辞

吴开春教授致辞

第一时段的内容是学术讲座。首位讲者是吴开春教授,他的讲题为“新时代IBD诊治进展”,吴教授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几个方面讲述了IBD的最新诊治进展。随后,王化虹教授作了题为“IBD中肠粘膜保护的饮食与治疗药物”的报告,王教授指出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护对减缓IBD进程至关重要,并且分享了其团队对弹力蛋白Elafin与IBD疾病活动度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接着,邱建星教授重点阐述了CD与UC在影像学方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四位讲者是李俊霞教授,她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治疗克罗恩病的新型生物制剂——乌司奴单抗,并对其优势及治疗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在第二时段病例汇报阶段,医院的王杰炜大夫为我们带来了急性腹痛腹泻血便病例1例,通过这则病例,王大夫对CMV感染性肠炎患者的深层病因提出思考。黄梅芳教授对出血坏死性肠炎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思路进行了分析。唐彤宇教授从界定标准、临床表现、合并症、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对CVID做了详尽的介绍。曹晓沧教授对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CVID的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充分补充。田丰教授结合该病例,对蛋白丢失性肠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全面分析。接着,医院田玉玲医师及MDT团队带来家族性肠穿孔病例二例,通过这两例病例,田大夫介绍了一个相对罕见的遗传性疾病——Ehlers-Danlos综合征(EDS),她分别从病因、临床表现、遗传特点、诊断及分型、治疗进行了分享,随后,普外科姜勇教授、病理科张继新医师、皮肤科江星元医师分别从外科手术、病理特点、基因检测等方面经过进行了精彩的补充。病例点评环节,医院的甘华田教授补充介绍了低FODMAP饮食疗法,他从定义、最初的发现、临床应用、应用局限性、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低FODMAP饮食对缓解和改善IBD的IBS样症状有一定的价值,但无法从根本上逆转肠道炎症等器质性改变,且无法改变IBD的疾病活动性,同时其不应作为长期的饮食方案。唐文教授分享了在患者教育及随访管理方面的经验。张红杰教授在EDS的基因检测方法和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补充介绍。缪应雷教授结合自己诊治的具体病例介绍了大、小肠腹泻的鉴别诊断。

第三部分是卫星会。在这一环节。吴小平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生物制剂百花齐放时代美沙拉嗪在IBD中的地位”,吴教授提出,生物制剂百花齐放时代的到来,并不影响美沙拉嗪应有的地位,只是压缩了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空间,也压缩了美沙拉嗪既往不该应用的空间。第二位讲者是王化虹教授,王教授分别在“中医药在治疗UC中的特色”、“IBD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生物制剂治疗UC”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他回顾了古典文献所记载的中医治疗IBD类似症状的案例,分析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UC所具有的优势,给出了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活动度UC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建议,对五味苦参肠溶胶囊进行了介绍。在第二个主题中,王教授指出IBD患者中CMV、EBV、艰难梭菌、真菌感染者常见,生物制剂显著增加感染及严重感染的几率、可致结核感染再激活,而美沙拉嗪不增加IBD机会性感染风险、同时可改善UC患者的肠道菌群,同时美沙拉嗪的足量使用及良好的依从性,可以大大改善UC维持期的疗效。第三个方面,王教授提出,生物制剂在UC病人达到临床缓解、维持黏膜愈合、降低结肠切除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应更加注重生物制剂的应用。

第四部分病例汇报环节。医院徐定婷大夫带来CD伴重度营养不良病例一例。通过这则病例,徐大夫从机制、治疗、多学科合作方面对RFS的诊治进行了详细介绍。吴坚炯教授结合该病例,充分介绍了“NRS”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与PG-SGA量表两种营养评估量表。王英德教授详细分析了IBD合并钙磷代谢异常/代谢骨病的原因,探讨了维生素D与钙对肠道的保护作用。接着,叶梅教授对肠梗阻的处理原则、肠梗阻导管的应进行了详细介绍。郑长清教授为我们介绍了IBD患者营养不良的特点、营养不良治疗的意义、指征与原则。郑教授指出,对营养不良的早发现、早干预是避免IBD患者发生重度营养不良的关键。随后,王玉芳及朱良如教授补充介绍了肠外营养适应症、途径与制剂的选择及营养指标监测。医院唐健大夫带来周期性发热伴腹胀、腹泻病例一例,通过这一病例,唐大夫提出了MDS患者可出现IBD样症状。随后,钟捷教授探讨了MDS出现IBD样症状的机制。蒋绚教授对IBD与肠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作了深入分析。李俊霞教授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肠道表现进行了详细介绍。庞智教授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等方面介绍了一种罕见病自身炎症性疾病,并将之与自身免疫病进行了鉴别。杨红教授结合该病例,详细介绍了包括宏基因组测序在内的病原学检测的相关方法。何瑶教授回顾了病例特点,对MDS与IBD、自身炎症性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等进行了综合讨论。迟雁教授通过一个粪石性结肠炎病例,详细介绍了利那洛肽的临床应用,迟教授指出,利那洛肽作为一个可以同时缓解患者便秘症状和腹部不适的肠道促分泌制剂,吸收率低、安全性高,是IBS-C患者的良好选择。医院顾于蓓大夫及其MDT团队带来了幼儿反复多重感染病例一例,该患儿最终诊断为NEMO综合征,一种罕见的因单基因突变造成的免疫缺陷综合征,随后,儿内科肖园大夫、许旭大夫,放射科唐永华大夫,病理科王婷大夫及胃肠外科何子锐大夫分别在各自领域对该病例进行了专业的补充介绍。在病例点评阶段,张艳玲教授和王晓娣教授对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治疗原则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王晓艳教授对罕见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夏璐教授对皮肤色素改变与消化道疾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的最后,大会主席王化虹教授进行了总结,此次会议讲者准备十分充分,对IBD的最新诊治方案、新药和老药的使用经验进行了充分的分享,在合并感染、血液病、营养不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医对IBD的理解和治疗也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王化虹教授诚挚感谢参会的各位专家同道对会议的鼎力支持,相信明年北京炎症性肠病论坛必将更进一步,本次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成功。

(消化内科黄姝伦)

▇扫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