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年9月20日人民网)

  “能上能下”是对政治上不守规矩、作风上不扎实、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等等的问题党员的坚决调整;将那些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及时用起来,可以说整个《条例》对于激发党员干部干事活力,增强内部动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如党中央曾多次强调的,“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组织的培养,十分重要的是组织要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就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而“能上能下”也不是第一次提出,然而,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官场多见“上”,却难见“下”。其实,“上”和“下”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两个主要环节,二者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出口不通畅无异于堵死了进口,这样整个干部队伍中庸者出不去,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引不进来,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这样的情况无异对“能上能下”政策形成了“肠梗阻”。

  究其原因,有“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社会舆论的误导、利益的顾虑和论资排辈等因素。笔者认为要想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就要打破这些“肠梗阻”。

  打破能上能下“肠梗阻”必先破除“上荣下辱”的错误观念。“能上能下”是释放干部的活力的一把“利刃”,如何让“利刃发威”,其实解决“下”的问题是搞活干部队伍的关键。必须打破那些“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不该下”的思维定式,打消“做碌碌无为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功劳有苦劳”的想法,改变“上荣下辱”、“下必有过”的旧观念。笔者认为身为领导干部必须寻求多种方式方法对个别干部谈谈心,阐明利弊,让党员干部的心态放平和,“下”并不代表组织的放弃,相反,更是希望党员干部能够勇于磨炼,归来仍是“利剑”。

  打破能上能下“肠梗阻”必须把好“用人关”。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就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紧把严政治标准这道硬杠杠,突出以德为先、事业为上,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必须重在落实。

  党员干部犹如一匹匹蓄势待发的“千里马”,如何让“千里马”更好的奔腾在祖国建设的大道上,必须聚焦“千里马”成长规律,打破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用人机制的“肠梗阻”,让千里马能够尽情驰骋,发光发亮!

来源/作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