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爱钢郭云童医院胃肠外科

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有效吸收面积显著减少,残存的功能性肠管对营养物质的处理能力急剧下降,出现以腹泻、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为主的症候群。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是SBS的主要原因,占所有病例的45%[1]。

人群中,SBS的表现及严重程度差异很大,这取决于所切除肠管的解剖特性、残存肠管的长度及功能是否正常、是否保留回盲瓣及结肠等方面。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根据解剖类型不同将SBS分为3型:直接接受空肠造瘘的类型属于Ⅰ型;接受小肠-横结肠吻合的类型属于Ⅱ型;保留了回盲瓣,行空肠-回肠吻合的类型属于Ⅲ型[2]。国内学者又根据剩余小肠是空肠还是回肠进一步将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Ⅲ型分为Ⅲa型和Ⅲb型[3]。由于各型SBS患者肠道吸收功能不同,营养支持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病例资料

患者,61岁,女性,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突发全腹部持续性绞痛11h,于年8月16日23:30前来就诊。给予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腹痛不能缓解。既往有5年房颤病史,未规律治疗。

查体:体温38.7℃,心率24次/min,血压90/53mmHg,呼吸25次/min。身高cm,体重53kg,体重指数21.50kg/m2。未闻及肠鸣音,全腹部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血常规:WBC28×/L,NEUT%93%,HGB12.4g/L,PLT×/L,HCT53%。血生化:ALT53U/L,ALB33g/L,PALBmg/L,BUN15.1mmol/L,CREAμmol/L,[K+]3.2mmol/L。凝血系列:PT15.7s,D-二聚体μg/L。动脉血气分析(不吸氧状态):pH7.,POmmHg,PCOmmHg,Lac4.6mmol/L。NRS评分为0分。立位腹平片、腹部超声未见明确异常。腹部CT平扫+增强可见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位截断,远端动脉未显影,肠壁强化减弱,小肠肠壁及其系膜区可见散在气泡影。

入院诊断: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伴弥漫性腹膜炎;2、感染性休克;3、代谢性酸中毒;4、肾功能不全(肾前性);5、肝功能不全(轻度);6、低钾血症。

治疗:抗炎、扩容,积极纠正休克状态。完善术前相关化验检查,于年7月17日凌晨01:00,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腹腔内有明显粪臭味,未见明显腹腔积液。见距离屈氏韧带远端30cm小肠、盲肠及升结肠大面积坏死。术中切除坏死小肠、右半结肠,保留屈氏韧带以远30cm空肠,将胃管留置于十二指肠降部,行残余空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术后返回SICU继续纠正休克,调整内环境状态。术后第2d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第2d体重术前由53kg降低到50kg。术后NRS评分为3分。1.1肠外营养(PN)支持(表1)术后早期(术后2—14d)每天的基本配方为:20%结构脂肪乳(C6—24)mL,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mL,10%ω-3鱼油脂肪乳mL,10%葡萄糖注射液mL,50%葡萄糖注射液mL。补充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甘油磷酸钠注射液各1支,补充生理需要量的电解质。非蛋白热量(NPC).5kJ/d,总氮量11.5g/d。按50kg体重计算:NPC.6kJ/(kg·d),氮量0.23g/(kg·d)。糖脂比1:1,热氮比:1。于我院静配中心配置成“全合一”营养液,8—12h内静滴。同时计算患者每日消化道体液丢失总量,额外补充电解质保持机体电解质平衡。患者对PN耐受性良好,术后各项化验指标良好(表2)。术后第15d修改配方,减去尤文,同时减少葡萄糖供给量。使得总体非蛋白热卡糖脂比例仍保持在1:1,NPC.7kJ/d;总氮量11.5g/d;按49kg体重计算:NPC95.9kJ/(kg·d);氮量0.g/(kg·d);配置成“全合一”营养液,8—12h内静脉滴注。术后2周白天开始少量多次口服肠内营养混悬剂(SP),进食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加。术后第16d经有关培训后患者出院,接受家庭PN。住院期间为减少消化液丢失,减轻腹泻症状,使用奥曲肽50μgQ8h,皮下注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40mg,2次/d,静滴。出院时将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改为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40mg/次,2次/d口服。1.2肠康复治疗出院时对患者进行肠康复治疗宣教。在液体补充方面尽量限制饮水,改为口服肠内营养混悬剂(SP)、米糊、面糊、功能饮料等。逐步开始补充固体食物,如糕点、饼干、蛋糕、肉松、蒸鸡蛋、奶酪等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白天间断少量多次口服。嘱患者避免喝牛奶,避免摄入草酸钙含量高的食物(芥菜、菠菜、蓝莓、黑莓、猕猴桃)。出院后为延缓胃肠道蠕动,开始长期口服洛哌丁胺6mg/次,3次/d。1.3随访患者出院后第30d首次复查。出院后对家庭PN耐受良好,日常基本生活能自理,体重略有下降。随着肠道功能开始代偿,经口进食量在术后第二个月开始增加。腹泻次数开始减少。患者体重仍然在下降中,但各项实验室营养已经指标恢复正常。表1患者PN配方

表2患者术后急性期各项指标对比

讨论

SBS患者大部分小肠切除后,残余小肠难以吸收足够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和营养不良。根据病程SBS可分为3个阶段,即急性期、代偿期和恢复期[4],术后2个月属于急性期,此时SBS患者残余肠道还未出现肠适应,每日肠液排泄量可达5—10L,容易出现腹泻、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表现。此时PN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有国外学者证实残存小肠<60—65cm的SBS患者容易发生PN依赖[5]。本例患者行空肠-横结肠吻合,属于Ⅱa型。残存小肠约60cm(包含十二指肠在内)。急性期的治疗重点在于:1、合理的PN方案;2、维持内环境稳定;3、尽快开始肠道康复治疗;4、缓解腹泻症状。

2.1PN配方及营养底物的选择

在术后早期的PN配方中,我们选择了复方氨基酸18AA-Ⅱ及结构脂肪乳及葡萄糖作为患者的主要的营养底物。NPC供应为2kcal/d,糖脂比为1:1,热氮比为.5:1。术后5d使用了ω-3鱼油脂肪乳。根据生理需要量加入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注意补充因胃肠减压及术后频繁腹泻导致的额外电解质丢失。急性期PN中给予的总热量不宜太高,特别是葡萄糖的输入量不宜太大,NPC中能量的供给糖脂比例为1:1较为合适。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作为第三代氨基酸制剂,是平衡型氨基酸的经典产品。它提供的的总氮量不仅能够满足机体的需要,而且它含有8种必须氨基酸和两种条件必须氨基酸(酪氨酸、胱氨酸),非必须氨基酸种类也齐全,再者,其碱性氨基酸使用醋酸盐,还避免了使用后出现的代谢性酸中毒[6]。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20%结构脂肪乳(C6—24)对患者耐受性更好,氧化更快,不容易发生酮症或高脂血症,能够明显增强氮储留效果,而且含有的短链脂肪酸有促进肠道血流、刺激胰酶分泌、促进结肠内水钠吸收等特点,使得在目前临床常用的脂肪乳制剂中,力文相对适合应用于SBS患者。值得